古玩辨伪之铜香炉4
丁 孟
现为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微博)文物鉴定委员。
宣宗朱瞻基御极时,明朝国势巳趋鼎盛,为再兴铜器新文化提供了可能。《宣德鼎彝谱》描述说,宣德三年,皇帝以“郊坛、太庙、内廷,所在陈设鼎彝式范鄙陋、殊乖古制”故,诏命礼部与太常寺司礼监一起,会同办理冶铸之事,限期铸成。所铸器物之“款式、巨细,悉仿《宣和博古图录》及《考古》诸书”,并内府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拣选照依原样勒限铸成。其中所宗范本出自《宣和博古图录》、《考古》诸书者达88款,而出自各个窑器样者仅29式,前者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强。可见宣德所铸诸器,仿古之器应为大宗。铜炉并非主旨,自然也不会有“宣德炉”的称谓,“宣德炉”必是后人的提法。
依《宣德鼎彝谱》之载并较诸实物看,明代铸造铜炉的用工与用心之巨、选料之精、规模之大自中古以来无出其右者,带来并推动了历史上铜炉文化的高潮。举一个例证。有明一朝,官造铜炉都带有年号款,这种用皇帝的年号来标记作器年代的款识,在宣德朝已普遍出现。款识内容是“年号﹢年制”,器物上的这种书款方式始自永乐时期。宣德四字篆书款数量最多,且沿用“永乐年制”四字两行篆书款的旧制,除了用宣德二字替代了永乐二字外,“年制”二字的篆法与意境几乎相同。与永乐朝不同的是,宣德时期开始逐渐推行“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宣德官器上款识方式的多样化,表明该时期是器物款识方式的一个重大转折期。从篆书到规矩的楷体,宣德朝最终完成了渐变款识方式。此后,四字楷书年款和六字楷书年款作为通行款识方式,在明代中晚期实现了固定,并为清代所延续。
通过上面的叙述,相信大家已了解到,宣德朝为后代积淀出丰富的语汇范式,摸索出各种的精密技术,形成了稳定的审美心理,这些都体现在历代铜炉工艺杰作上,因此铜炉仿宣也就首先意味着继承。关于“宣德炉”,眼下还没有令大家信服的标准器,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宣德炉”起源的脉络不久将会得到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