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的2012春拍
就在临近本刊截稿的日子,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了全国拍卖业第一季度的经营统计报告,虽然从时间上来看,这份报告统计的是1 到3 月份全国拍卖行业的经营报告,是今年春季拍卖行情尚未启动的时候,且其中了除了艺术品拍卖之外还包括了资产拍卖等相关的业务,但从中不难看出一些“调整”的讯息。“全国1 至3 月间,拍卖业实现了670 亿的成交总额,同比下降了59.75%,与2008 年第一季度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成交额相比基本持平。这其中,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基本稳定,成交额仅为27.99 亿元,同比上涨9.83%,环比下降88%,呈现出自秋拍始的调整态势。”——摘自中拍协第一季度报告
“调整”BUFF 下的市场行情
感觉在今年春拍市场尚未启动的时候,“ 悲观”、“ 下滑”、“ 调整” 等一系列的词语就都占据了圈内各个媒体的头条,作为媒体人的小编们都纷纷出动,拜访各个藏家和拍卖公司大佬,不断地分析市场走向和预期,以求能在拍前带来更为准确的报道预测,争取到一些独家的报道,拍卖季前忙忙碌碌的两个月, 能得到的最权威信息也只有“ 调整”这两个字了,行情的波动看起来似乎无法避免,这是人们的共识。待到四五月份行情开启,人们的猜想无疑被印证了, 从纽约苏富比率先开槌、然后转战东亚, 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拍卖公司都陆陆续续展开了拍卖。4 月初, 香港苏富比春拍率先结束, 总成交额达2 4 . 6 5 亿港元,虽超越拍前1 9 亿港元的估价,且还有两件拍品突破亿元大关,那件天青色的汝窑洗一时间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但仍不敌去年春拍和秋拍的成交额。我们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 0 1 1 年春拍,香港苏富比成交额为3 5 亿港元, 秋拍成交额为3 2亿元。今年春拍与去年的春拍和秋拍相比,降幅分别为3 0% 和2 3%,这对于历年来亚洲分公司业绩一直保持旺盛增长势头的苏富比来说是相当罕见的。在我们前期的杂志里也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苏富比》为题作了相关报道, 根据大部分藏家的意见, 内地的艺术品市场发展至今, 已经渐渐有取代香港成为艺术品交易中心的趋势,并且已经将书画拍卖的话语权牢牢抓在手中。所以直言香港苏富比春拍对内地春拍而言, 并不具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之前所谓的风向标效应也渐渐消失。但在经济全球化额今天, 香港市场与内地同属于全球经济环境之下, 香港市场的明显下滑, 也或多或少预示了接下来的内地春拍走向。今年内地的春拍各个拍卖公司的动作颇为整齐, 纷纷精简了拍品, 调低了拍品估价,仿佛是事先约好了一般,究其原因,无非是去年年底突然而至的市场调整让人们一下子慌了手脚,镇定之后决定苦修内功从而做出的调整策略。2 0 1 2 春拍艺术品中书画作品数量比去年秋拍精减了一半之多,但真正成交数量却不尽如人意。2 0 1 1 春拍成交率有8 7%,而今年春拍则只有7 3% 左右, 十几个百分点的下降让人看到了今年春拍“调整”的市场基调。李可染《韶山》以1 . 2 4 亿元成交, 创出今春拍卖场首个高价,万众瞩目的嘉德大观夜场看完之后,让不少人都松了一口气,起码市场下滑的坎是守住了。之后李可染《万山红遍》又在北京保利以2 . 9 3 2 5 亿元成交价刷新了其个人纪录,果然人们称今年为“李可染年”是有原因的。但其他近现代名家的市场表现就相对乏善可陈了,不过也并不全
我刊在上期杂志里采访了海南藏家张振宇,他无疑是今年春拍市场上新晋的明星,先是在嘉德买下了一亿多的李可染《韶山》,近期又在上海宝龙买下了徐悲鸿《九方皋》。真正冷静的藏家绝不会因为市场上的流拍作品较多而收手不买,反而会对估价合理的精品更加追逐。越是在如今这样市场行情调整的情况,越是能体现出藏家们真正的冷静和眼光的敏锐。
是市场调整的原因,这也与今年春季并没有太多好的作品出现不无关系, 就如齐白石、张大千也不例外这些拍坛常青树也不例外,作品价格的涨幅比起往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据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已过大半的春拍,截至6 月上旬, 艺术品上拍总数为13.76万件, 仅为去年同期上拍数量的一半稍多,成交总数5.9 万件, 仅为去年成交数量的40.7%,成交总额为115.51 亿元人民币,仅为去年春拍的1/4。中国艺术品市场从2 0 0 9 年“井喷”开始的一轮罕见的高歌猛进行情已经结束,市场正式进入了调整期。导致这一趋势的,除了艺术品市场波动的内在规律外,还有几个重要因素值得提出。首先自然是经济景气的影响, 楼市、股市、乃至欧债危机等等因素,都影响了经济大环境的表现。而艺术品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自然不会独善其身, 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也在情理之中。从去年秋天开始,整个货币的充足率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原来特别有钱的人, 忽然发现手头上的现金不太够了,这种影响就不单纯是买还是不买的问题,它会带来卖方的惜售和买方持币观望以及竞争力的减弱。” 嘉德的寇勤曾经这么说道。而到了今年春天,这种担心和恐慌虽不至于更加严重,但或多或少在市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人们难免会对艺术市场的走势产生猜疑。就是在此种情况之下,今年几乎是全体拍卖公司都采取了主动缩量和降低估价的策略,这是一种对市场谨慎的表现。其次,2 0 0 8 年经济危机结束之后,2 0 0 9年到2 0 1 1 年,在发展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深层次的,关系到整个市场的基础。往更远的地方说,我们的这个市场始于上世纪9 0 年代初, 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从其初创到1 9 9 7 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导致市场萧条,是第一个周期;第二个周期从“非典”结束后的2 0 0 3 年下半年开始,到2 0 0 8 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起市场恐慌为止;第三个周期则从2 0 0 9年春拍萌芽,到当年秋拍井喷,艺术市场进入“ 亿元时代”, 再到2 0 1 1 年秋拍出现调整行情为止,这次年底出现的行情盘整,一下子让人们冷静了下来,之前人们一路的高歌猛进,看着一件件过亿标的的产生,一个个艺术家个人记录的刷新,想必大多数人很少会意识到突然有行情调整的来临,但市场的调整确实就是在这不经意间悄悄地来了,打了人们个措手不及。 市场调整暴露的问题
在2 0 1 1 年法国A R T P R I C E 发布的艺术报告中称,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这一点无疑是让人欣喜的,但就像前文所说,这一篇欣喜之后隐藏了太多的问题。首先是艺术品市场的诚信问题,其实诚信问题存在于如今市场经济的各种行业,就像不断曝光的牛奶、果冻、加料金针菇一样,如今国内的各种行业都在经历着“诚信”问题的考验,所以没必要对艺术品市场的“ 诚信” 问题单独提出大加鞭笞,但也必要实实在在的正视这个问题。随着近年来市场的快速发展,行业的竞争也是越发激烈,不断有新的拍卖公司成立,也不断有拍卖公司被淘汰从而关门大吉。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有些拍卖公司便开始“不走寻常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虚报成交额、赝品林立、暗箱操作等等问题不断凸显出来,经过公众媒体跟踪报道之后,在社会上形成了非常负面的舆论影响,自然会对
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最有名的自然就“玉凳子”和“金缕玉衣”事件了,这让一些圈外或准备入场的买家都或多或少有了一些疑虑。拖欠款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仅仅是在国内市场, 在世界艺术市场中, 部分中国买家的拖欠款也是“鼎鼎有名”的,不断有媒体爆出有中国买家在伦敦、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或者英国、法国的某个小乡村的某一个小拍卖行中举而不买或者拖欠款的消息,这让大多数在国内外拥有良好信誉的买家都尴尬不已。而在国内,这种情况貌似更加的严重,以至于现在市场中每一件“天价拍品”成交之后,除了惊叹和喜悦之外,更多的人们会“冷眼”看个半天,然后冷不丁的吐出一句“场上成交没用,得看看何时付款!”,无疑映射了当下欠款问题的严重。值得称道的是,虽然现在各大拍卖公司还没有拿出一个切实解决拖欠款问题的方法,但已不像之前对于此问题回避不答,现在能将欠款问题大大方方的放在台面上来讨论,这也是一种难得的进步。当然,也有像嘉德今春采取会员制的方法和中汉拍卖的卞总起诉欠款买家这样的措施出现,但整个行业并没有达成一个“攻守联盟”似的协议,少数几家公司采取措施,明显效果有限。市场一般拖欠款问题多是三角债的关系,小编很是好奇,三角债的产生总有一个源头,最早那个不付款或拖欠款的人是谁? 想必此人也不会想到他当时的行为会引发多大的后果吧。快速发展的市场, 带来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大,近几年间各个公司上拍拍品的数量不断扩大,早几年一个手提袋两三本图录便可上拍卖会走一遭了,而现在不少公司一次拍卖的图录摞起来足有半人高,可见这拍品数量之大。在如此的情况之下,可想而知拍卖公司分摊在每一件作品上的精力自然就少了,这对于艺术品市场,对于艺术品本身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加上媒体,当然这中间有公众媒体也有我们这样的业内媒体,不断对高价位拍品和高额成交额的过渡报道,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会朝“RMB” 看齐, 而拍品本身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静下心想想,这其实是一个颇为“ 畸形” 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市场,我刊顾问包铭山包老师曾经说过:“ 关掉7 0% 的拍卖公司, 剩下的公司减少3 0%” 的拍品数量” 这样的论断, 而颜明颜老师也说:“ 现在拍卖公司应该减少拍品的数量,从比拼成交总额转为比拼拍品的单价, 修炼内功, 这才是拍卖公司最应该做的。” 这番言论与包老师颇为契合, 可见英雄所见略同,或许拍卖公司是应该考虑考虑今后的发展模式了,“ 人海战术” 显然对于当下的市场已经颇为不合适了。对于艺术市场,也有人称为是“艺术品投资市场”,既然是投资市场,那必然是一个“信心主导”的市场,一旦行情趋冷,往往卖方“ 惜售”, 这也是今春各大拍卖公司征集难的原因之一,征集不到好的拍品,买家除了因经济环境而对出手有疑虑之外,没有好的作品可供选择也是成交乏力的原因之一。艺术品持有者一般对价格的预期较高,希望寻找恰当的时机再脱手。而市场中的大量资金则选择观望,希望在更低点买进。双方容易出现僵持局面。今年春拍,各拍卖公司普遍反映拍品征集难,可以预见秋拍征集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市场的健康比人民币重要
对于2 0 1 2 年秋拍的市场预判,目前多数观点趋于一致:如果以上分析的市场问题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大环境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今年的秋拍基本上会延续春拍的气氛。不少人认为,中国艺术市场尤其是书画市场在2 0 1 2 年与2 0 1 3 年两年里会有一个盘整期。交易额萎缩的幅度会大些,而价格回落的幅度不会很大。由于卖家惜售,过亿拍品也会减少。持乐观判断的市场人士认为,此番调整是艺术品市场“健康的自我修正”。 从总体上看,社会对艺术品的投资需求依然庞大,资金并没有出现整体性紧张,不必对市场行情过于悲观。的确,中国艺术品市场目前正面临重要的机遇期。经过近2 0 年的发展, 无论是市场规模的形成、市场秩序的建立、市场经验的积累,还是市场交易各方的渐次成熟,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市场遇冷,正是拍卖行业加强管理、练好内功、走向自我完善的机会。当前国家正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前景依然广阔。